第(1/3)页 大连集训的汗水与海风仿佛还黏在皮肤上,回到HEB市的金融学院校队队员们直接就地解散,便又各自奔赴不同的暑期轨道。 芦东和张浩一头扎进了兼职的汪洋,试图在开学前弥补因瘪下去的钱包;付晨则准备收拾行囊回家,说是要“闭关”苦练,争取在新赛季把守的大门焊得更死。也要去筹之前欠哥仨的欠款,虽说哥仨一直说着不着急还 耿斌洋便也收拾好了行装,奔赴下一个“战场”——江北区青少年足球精英夏令营。与团队集训的热火朝天不同,这次他需要独自面对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,角色也从队员转换成了助教。 出发前夜,717寝室例行“卧谈会”。 “可以啊老耿,直接升级成‘耿指导’了,对付小屁孩,你这张冷脸正合适,往场边一站,保准他们不敢偷懒。” 张浩躺在床上,翘着二郎腿调侃道 “滚蛋,我那叫沉稳。” 耿斌洋一边检查背包里的装备和那本厚厚的战术笔记,一边回怼。想到要面对一群十二岁左右的孩子,他心里其实有点没底。 芦东凑过来,贱兮兮地压低声音道: “我说,夏令营里说不定有年轻漂亮的女老师或者大学生志愿者呢?你这可是脱离组织,单独行动,你家凝练还不在你身边,你可得管住自己,别犯什么错误啊!!!” “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?我是去工作,赚钱,积累经验。” 耿斌洋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道 付晨在一旁默默递过一小瓶驱蚊液和一包喉糖: “江北那边蚊子多,天天喊话费嗓子,带着点。” 耿斌洋接过,心里一暖,点了点头: “谢了。” 第二天耿斌洋就背着简单的行囊,踏上了前往江北区青少年足球夏令营的公交车。焦健老师给他介绍的这份工作,不仅解决了下学期的大部分生活费,更给了他一个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宝贵机会。 夏令营的基地条件比大连的训练基地要简陋一些,但氛围却更为纯粹和热烈。一群从江北区和各县选拔出来的U12-U14年龄段的足球少年,带着对足球最原始的渴望和对“大学生球星教练”的崇拜汇聚于此。焦健老师将他介绍给其他几位助教和主教练——一位退役的职业队青训教练后,便拍拍他的肩膀道: “小耿啊,这帮小子精力旺盛得很,也皮实,拿出你在校队学到的本事来,好好磨磨他们!” 工作比想象中更繁琐,也更有挑战。他要负责带一个小组(被他私下命名为“攻坚组”),主要负责协助主教练进行基础技术训练、游戏化的分组对抗组织,以及镇场子…… 晚上甚至要查寝,防止这群半大小子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漫画或者偷偷玩手机。每天从清晨六点吹响起床哨,到晚上九点半查完寝,日程排得满满当当。身体的疲惫是实实在在的,但看着那些孩子在绿茵场上不知疲倦地奔跑、为了一个球权拼尽全力,因为一个漂亮的踩单车过人而赢得满场喝彩,因为一次低级的停球失误而懊恼地捶地,耿斌洋心里却有一种奇异的满足感和责任感。 他将从于教练那里学到的近乎严苛的训练方法,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耐心,转化成了更适合青少年的训练内容。他格外强调战术纪律和团队配合。 “杨军!” 他叫住一个总喜欢埋头带球、直到撞上人墙才罢休的胖墩墩的小前锋,“知道你脚下有活,但足球是十一个人的游戏。看看你的左边,李小明已经跑出空当了,为什么不传?” “我、我觉得我能过掉他……” 叫杨军的小男孩低着头,嗫嚅道。 “觉得?” 耿斌洋蹲下身,平视着他的眼睛,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,“在球场上,‘觉得’是最不可靠的东西。要用眼睛观察,用脑子判断。一次成功的传球,比十次失败的过人更有价值。去,和队友做个撞墙式二过一,完成三次,算你完成任务。” 杨军愣了一下,看着耿斌洋没有半分玩笑的眼神,只好乖乖地跑向队友。 对于防守队员,他则反复灌输位置感和协同性。 “张强!你是中后卫,你是最后一道闸!你的任务是守住位置,指挥防线,而不是盲目上抢!你上去了,你身后的空当谁来补?” “刘威!你和他是一个整体!要协同移动,保持合理的距离!就像……嗯,就像你们数学课上学过的联动齿轮!” 他用自己擅长的方式,将复杂的战术概念简化、类比,努力让这些孩子们理解。他发现那个叫刘威的瘦高个中后卫,虽然身体还单薄,但位置感极佳,敢于呼喊指挥,有点像缩小版的丛庆,便对他格外关注,私下里多教了他一些卡位和预判的技巧。 一天下午,进行分组对抗赛。耿斌洋所带的“攻坚组”对阵另一个助教带的“闪电组”。比赛进行到下半场,比分胶着。耿斌洋这边获得了一个前场任意球,位置不错,但稍微有点远。 “教练!教练!让我来罚吧!我力气大!” 几个孩子看见有任意球机会争先恐后地喊道。 耿斌洋看着那个站在球前,眼神里充满渴望却又带着一丝紧张的小个子中场——赵旭,他是队里脚法最细腻的一个,但性格有些内向。 “赵旭,你过来!” 耿斌洋走到场边,拍了拍已经跑过来的赵旭肩膀,低声说道: “还记得我昨天教你的,罚任意球时的步伐调整和触球部位吗?” 赵旭用力点了点头。 “那就按你练习的来。不要想着一脚踢穿人墙,选择角度,用巧劲。我相信你。” 耿斌洋的语气很平淡,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。 赵旭跑回场去,站在球前深吸一口气,助跑,起脚!皮球划出一道不算特别凌厉但弧线诡异的轨迹,绕过人墙,直挂球门远角!球进了! “哇!!教练我进了!我进了!”赵旭激动地冲向耿斌洋,一把抱住他的腰,小脸涨得通红。 耿斌洋被他撞得后退半步,脸上露出了罕见的、真切的笑容,揉了揉赵旭汗湿的头发:“踢得不错,角度很刁。” 那一刻,他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,那种纯粹因为足球而产生的快乐,如此具有感染力。这种成就感,与在大学联赛中进球或助攻截然不同,它更细腻,更关乎成长…… 就在夏令营开始后的第四天,一个新的身影出现在了训练场边。 那是一个穿着清爽运动裙、扎着利落丸子头的女生,手里拿着一个专业相机和笔记本,正和夏令营的负责老师交谈着…… 她看起来和耿斌洋年纪相仿,身材高挑,五官明媚,笑起来时眼睛像弯弯的月牙,充满了阳光活力。 “给大家介绍一下!” 负责老师拍了拍手,召集了所有助教和工作人员, “这位是纪晓彤,是体育大学新闻系的大二学生。她受聘于夏令营主办方,负责跟队采访、拍摄素材,撰写通讯稿,为本次精英夏令营做宣传报道。大家多配合一下。” 纪晓彤落落大方地做了自我介绍,目光扫过众人,在耿斌洋脸上似乎多停留了半秒,随即展开一个灿烂的笑容: “请大家多多指教,希望能记录下孩子们和各位教练的精彩瞬间。” 接下来的几天,纪晓彤的身影活跃在训练场的各个角落。她拍照,做笔记,偶尔也会用清脆的声音为小球员们的精彩表现喝彩。她显然对足球很了解,不仅能准确叫出一些技术动作的名称,有时甚至能看出战术演练的意图。 她似乎对耿斌洋格外关注。 第(1/3)页